生态环境部:一季度约4000万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

作者:

发布时间:

2023-04-03


328日,《中国冶金报》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截至2022年底,全国共2.07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,4.8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烧结球团脱硫脱硝、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,上述产能占全国总产能三分之二。今年前3个月,又有约4000万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。

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介绍,为了推进钢铁超低排放改造,生态环境部推动地方实施差别化电价、水价、环境税等政策。更关键的是在重污染天气应急的时候,达到超低排放的企业可以自主减排,不影响生产。同时,建立能上能下的机制,已公示企业经双随机检查,发现存在问题的撤销公示,这个机制非常有效的推动了钢铁行业高质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。

“同2018年超低排放实施前相比,2022年全国钢铁产能集中的10个城市PM2.5浓度平均下降24%,优良天数比率平均上升7个百分点,促进了重点区域和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。”刘炳江介绍,“钢铁超低排放累计拉动社会有效投资约2000亿元,带动了环保及相关产业快速增长。特别是为新能源车提供了应用场景,带动了我国新能源重卡快速发展。”

  刘炳江表示,下一步,生态环境部,时间服从质量,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,推动钢铁行业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加公平、更可持续发展。

  刘炳江还表示,生态环境部将会同相关部门,统筹大气污染防治与“双碳”目标要求,开展大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,从源头减少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。

 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。刘炳江指出,2022年生态环境部牵头出台了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》,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工业、能源、交通运输领域,以及钢铁、石化化工、建材、有色金属等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,围绕重点领域、聚焦重点行业、突出重点地区,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。

  二是严控增量。坚决遏制高耗能、高排放、低水平项目的盲目发展,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、产业政策,以及产能置换、污染物区域削减替代等要求。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、焦化、电解铝、水泥等产能;区域内新建、改建、扩建用煤项目的,应当实行煤炭的等量或者减量替代。

  三是加强治理。能源领域,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煤炭集中清洁高效利用并举,重点削减非电用煤,尤其是低效、分散、污染物排放量大的散煤用量,持续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,有序推进工业燃煤和农业用煤的清洁能源替代。产业领域,推行钢铁、焦化、烧结一体化布局,减少独立煤炭洗选、独立焦化、独立烧结(球团)和独立热轧企业,推动钢铁、水泥、焦化行业和锅炉超低排放改造。交通领域,加快推进公转铁、公转水、油改电、油改氢能等,不断创新电动重卡的应用场景。“下一步,将持续推进钢铁、电力、煤炭等重点行业的清洁化运输。”刘炳江说。

舞钢板助三一重工打造“工程机械及新能源全球科研高地”

11月16日,2700吨“舞钢牌”高品质高层建筑结构用钢如期发往客户,独家应用于三一全球科创中心项目的关键部位建设,助力三一重工打造“工程机械及新能源全球科研高地”。

舞钢高端HIC 容器板用于阿布扎比某储油罐项目关键部位

11月6日,河钢集团舞钢公司生产的首批供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的高端HIC耐腐蚀压力容器用钢板SA516Gr60N(HIC)如期装车发运,将被用于某油田储油罐项目关键部位。

舞钢高端海工钢用于中国首艘智能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关键部位

10月15日,南海陆丰12-3油田一次性投产成功半个月,产出的油流完成相关流程后,源源不断流入储卸油装置——“海洋石油123”,各项参数均保持正常。河钢集团舞钢公司研发生产的170mm厚超高技术要求海工钢替代进口,用于该油田浮式储油船关键部位制造,为全球深水装备建造提供了“中国方案”。

舞钢助力“西电东送”接续基地重大工程建设

9月22日,在河钢集团舞钢公司产线上,为“西电东送”接续基地重大水电工程——叶巴滩水电站独家供货的3000余吨压力钢管用钢合同正在进行有序生产。